當前,制造業領域正在科技創新賦能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無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是特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新技術與制造業正在深度融合。
在航天,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裝備制造業進一步釋放巨大潛能?怎樣適應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一起來看航天代表委員們的好主意!
發揮“鏈長”作用 支撐戰略目標實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員魏明英表示,近年來,我國基礎制造水平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裝備供應鏈建設仍面臨應用新技術進行“強鏈”、進一步牽引化解“卡脖子”難題進行“補鏈”、貫通上下游履行國防建設協同綠色發展使命的“延鏈”重任。
魏明英建議,加快推進國防軍工現代化供應鏈建設。推樹一批優秀單位作為典型示范,以“協同、高效、安全、綠色”為目標,對現有軍工企業供應鏈管理方法和模式進行科學重構。進一步增強裝備供應鏈的系統性、安全性,以科學的方法促進低成本、高可靠的國防供應鏈建設。
魏明英還建議,國家在產業化發展等相關頂層政策制定中充分考慮航天總體院的架構,以更好地發揮其重大裝備研制方面系統工程抓總作用及行業產業鏈“鏈長”作用,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實現。
技術技能融合 工藝方法革新
直面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命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首席技師、三院239廠特級技師戴天方給出自己的答案——“沒有捷徑可走,就是不斷創新。”
35年來,憑借著勇于挑戰、善于創新的勁頭,戴天方不斷改進工藝方法。他創新提出的“鏜銑結合”減重“絕技”,能夠將近百公斤航天艙段的重量精度控制在0.1公斤以內。在他看來,未來車間需要的是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將來,技能與技術會深度融合,原來單一的作業方式也將發生很大變化。為了應對這種變化,應該積極探索現場工程師使用模式,推進技能人才‘跨界’培養使用。”戴天方說。
完善培養模式 厚待技能人才
當前,制造類企業青年人才隊伍存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科技委常委袁斌建議,應多方共同發力,全方位加強制造類企業青年技能人才培養。
他表示,應發揮正確輿論導向作用,提高青年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可度;發揮各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作用,宣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樹立青年人“技能報國”遠大理想,為青年技能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其榮譽感和自豪感。
同時,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校企合作,著力構建以行業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石,發揮企業和職業院校相結合的合作培養能力,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和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培養方式,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和員工培訓“雙元”環境,讓企業的優秀高技能人才走上講臺,傳授“實用性強、針對性強、見效快”的先進操作法,以平臺化、項目化促進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深度和效能,精準地為企業培養輸送技能人才。
“應暢通技能人才的晉升渠道,提高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領軍人才的薪酬待遇和專項特殊獎勵,大幅提高相應津貼,增加評優晉升渠道,切實形成能力提升與收入分配、崗位晉升相匹配的機制,提高青年技能人才的收入待遇。”袁斌表示。
【關閉】 【打印】 |